2012年
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6年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到我校考察评估。生态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和地理学专业的野外综合实习成果展作为特色教学项目,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学校网站给予了专题报道。
2017年
2017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等来学院参观示范中心的动物行为生态与进化研究室;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放教授等来学院参观示范中心的污染生态研究室;12月,全俄威廉姆斯饲草研究所的Sergey Kostenko等多位研究员来学院,参观了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对中心硬件条件、工作与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7年12月,中心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担任主任。
2018年
2018年4月中心协同学工组举办“新时代 新征程 新突破”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峰会,旨在激发引导学生科创兴趣、优化科创项目、分享科创经验、总结科创成果、表彰科创先进,全面提升学生双创意识以及科研实践能力。
2018年5月31日,中心首次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聘任大会。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达良俊教授、东北林业大学邹红菲教授、吉林大学赵勇胜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Walter Metzner教授为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外成员,刘静玲教授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8年5月31日,举行了生态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专家们对生态学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成效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同意通过合格评估。
2018年7月,中心协助承办的中-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暨青年科学家论坛召开。吉林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跟踪报导。
2019年
2019年,示范中心所属的生态学学科被遴选为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中心实验教学所面向的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专业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心所属的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ENVIRONMENT/ECOLOGY)首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成为我校第6个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
5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公示名单,中心2017级本科生陈朝煌入选。
9月,中心协助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与吉林省湿地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联合辉南县金川镇中心小学,建立吉林省首家湿地生态研学基地—“吉林龙湾湿地学校”,面向吉林省乃至全国中小学生,传授系统的湿地科学知识。
11月,中心成员盛连喜教授荣获生态环境学界两项“突出贡献奖”,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突出贡献奖”和“大学环境类课程教学系列会议突出贡献奖”。彰显了中心教师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影响力及其贡献。
2020年
3月,由中心主任冯江教授牵头组织提出“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建议。提议的科学问题获得学界高度认同,最终入选中国科协2020年10个重大科学问题之首。
6月,由冯江教授组织召开了野生动物疫病与生态安全战略研讨会,撰写了《科技工作者建议》,获得3位中央领导批示,引起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高度重视。11月,该科学问题对应的科普文章被编入《面向未来的科技——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解读》,入选2020年11月中国好书榜。
5月,中心成员于晓菲教授撰写的提案《关于发展我省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助推人才强省的建议》,受到了吉林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并对提案进行了答复。
5月,《人民日报》刊登《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中心所在学院2016级本科生许晓妍入选该名录。
9月,中心依托的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入选生态环境部启动的“全国建立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之一。
12月,中心依托的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这是继2019年该站成功认定为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后再次实现晋档升级,标志着东北师范大学高端平台培育计划的里程碑式突破。
2021年
2021年,中心实验教学所面向的生态学专业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大学生在行动”中,由本科生志愿者组成的“萤火虫环保小分队”、“BSG小分队”和“微光小分队”被评为“优秀小分队”,本科生张洋婕、李旭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赵佳怡等同学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竞赛三等奖。
2022年
2022年,中心实验教学所面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心徐建玲教授主持的“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心成员于晓菲教授提交的社情民意《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强我省生态建设的建议》,得到了省委书记景俊海的签批。